蛋鸡笼养需要注意的问题
作者:海牧丰 发布时间:2025-04-15 15:52:08 浏览:52
蛋鸡笼养需要在鸡笼选择、饲养密度、环境控制、饲料饮水、日常管理等多方面加以注意,以下是具体内容:
鸡笼的选择与布局
鸡笼类型:根据蛋鸡的品种、生长阶段和养殖规模选择合适的鸡笼。常见的有阶梯式、层叠式和网箱式鸡笼。阶梯式鸡笼通风和光照较好,但占地面积较大;层叠式鸡笼空间利用率高,但对通风和清粪要求较高;网箱式鸡笼有利于鸡的活动,但管理相对复杂。
笼具尺寸:要保证鸡在笼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,一般每个单笼的长度为 40-50 厘米,宽度为 40-45 厘米,高度为 45-50 厘米,每笼饲养 3-4 只蛋鸡为宜。同时,笼底要有一定的坡度,便于鸡蛋滚出。
合理布局:鸡笼的排列要考虑到饲养人员的操作方便、通风换气、光照均匀等因素。一般来说,鸡舍内鸡笼以背靠背或面对面的方式排列,两排鸡笼之间要留出足够的通道,以便于日常管理和设备维护。、

饲养密度
环境控制
温度:蛋鸡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18-25℃。在育雏期,温度要保持在 32-35℃左右,随着雏鸡日龄的增加,每周可降低 2-3℃,直至达到适宜温度。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,可通过安装水帘、风扇等设备降低鸡舍温度;冬季要注意保暖,如增加垫料、封闭门窗等。
湿度:鸡舍内的湿度应保持在 50%-70% 之间。湿度过高易导致细菌、寄生虫滋生,影响鸡的健康;湿度过低会使鸡舍内灰尘增多,引发呼吸道疾病。可通过在鸡舍内安装湿度计,及时监测和调整湿度。
通风:良好的通风可以排出鸡舍内的有害气体,如氨气、硫化氢、二氧化碳等,保持空气新鲜,同时调节舍内温度和湿度。通风量应根据鸡舍的面积、饲养密度、季节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。
光照:合理的光照制度对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至关重要。育雏期和育成期要逐渐减少光照时间,防止鸡过早性成熟;产蛋期要逐渐增加光照时间,一般每天光照 16-17 小时,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 3-5 瓦为宜。光照时间和强度要保持稳定,避免突然变化。
饲料与饮水
日常管理
观察鸡群:饲养人员要每天观察鸡群的精神状态、采食、饮水、粪便等情况,及时发现病鸡和异常鸡只,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。如发现鸡只精神萎靡、食欲不振、羽毛蓬松、粪便异常等,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。
定期消毒:定期对鸡舍、鸡笼、养殖设备等进行消毒,每周至少消毒 1-2 次。可选用过氧乙酸、戊二醛、碘伏等消毒剂,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方法进行消毒,以杀灭环境中的病原体,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。
及时清粪:鸡笼养蛋鸡要及时清理粪便,一般每天清理 1-2 次,以保持鸡舍内的清洁卫生,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。清出的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,如堆积发酵、生物处理等,防止污染环境。
做好记录:建立养殖档案,详细记录蛋鸡的品种、来源、入舍时间、存栏数量、饲料消耗、产蛋量、疾病防治等情况,以便于分析养殖效益和总结经验教训。
疾病防控
疫苗接种: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,按时为蛋鸡接种各类疫苗,如鸡新城疫、禽流感、传染性支气管炎、减蛋综合征等疫苗,预防病毒性疾病的发生。疫苗的选择、接种方法和时间要严格按照说明书和兽医的建议进行。
药物预防:在蛋鸡的生长过程中,可根据实际情况,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适量的预防性药物,如抗生素、抗球虫药等,预防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疾病的发生。但要注意药物的种类、剂量和使用时间,避免药物残留和耐药性的产生。
疾病监测:定期对鸡群进行疫病监测和抗体检测,了解鸡群的免疫状态和健康状况。如发现疫情,要及时采取隔离、消毒、扑杀等措施,防止疫情扩散。
蛋鸡笼养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,做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工作,为蛋鸡创造良好的生长和生产环境,以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。
返回